3月5日,习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在认真听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孙景南的发言后,习赞许,“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在发言中,孙景南谈到自己对大国工匠的理解,“‘匠’字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一点,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
30多年来,正是凭着这股“斤斤计较”的劲头,孙景南从一名学徒逐渐成长为中国中车公司著名技能专家。
在南京,有一大批像孙景南一样默默耕耘的工匠。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目前,南京共有2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人选、2位长三角大工匠、10位江苏大工匠、131位江苏工匠、70位南京工匠。
这些人缘何能获此殊荣?南京的工匠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日前,记者走近了他们。
从纯手工到半自动、全自动……技术在变,初心不改,“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京工匠”邓浩一直在钻研学习的路上。他所擅长的眼镜手工整形校配技术和“蒙眼盲调”镜架技能,至今没有设备能替代,在业内是一个“传奇”。
邓浩所从事的是眼镜定配环节工作,一方面要掌握眼镜产品性能和迭代情况,另一方面要有过硬的装配技术和与消费者沟通的耐心。
邓浩17岁开始有效学习眼镜定配。他和记者说,刚开始学眼镜定配时,大多工艺靠手工,那时机器用得不多。“起初觉得手艺活辛苦又枯燥。每天睁眼就是做眼镜,一直做到睡觉。”而且做眼镜需要站着操作,往往一天要站12个小时。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越做越多,也越做越好。“看着镜片、螺丝、镜架一个个零部件在我手中变成一副副眼镜,仿佛是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我觉得有了乐趣。”邓浩说,那时每天什么都不想,就想着把每一副眼镜做到最好。现在想来,也许这是所谓的匠心,不惧枯燥和漫长,日复一日专注一件事、日积月累磨砺技能。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在于不断追求创新的思想。这种精神,在南京的工匠们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
“江苏大工匠”、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高级技师陈昊是名“80后”电力检修人,2005年参加工作,长期扎根于平凡的基层检修岗位。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现场的设备打交道,尤其是断路器。
一直以来,断路器的故障诊断与处理只可以通过停电检修方式来进行,不能及时掌握断路器故障信息。这个现场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一直萦绕在陈昊心头。
2013年,陈昊参加单位体检做心电图检查,当探头绑在身上的一瞬间,他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借鉴心电图原理,通过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断路器的故障信号,再将故障信号与“典型故障库”作对比,以此及时判断断路器的故障信息。一个创意就此诞生。
陈昊带领团队创新提出“双重主成分信号处理方法”“电场强度U型复合判据”“对时优化复合差流判据”“断路器多时间尺度整体健康度评估方法”等技术方法,攻克了断路器机械故障监测、外绝缘故障监测、回路故障监测、断路器状态评估等难题。
从设想到落地,陈昊带领创新团队坚持推进十年有余。该项目成果自试点应用以来,优化了高压断路器检修调试工作,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变电站内临时停电次数与停电时长,明显提升地区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在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装配钳工傅祥是同事们公认的“忙人”和“能人”,“有问题找傅祥大师”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2024年初,傅祥凭借精湛的技能和出色的业绩,成为江苏省首批12位首席技师之一,并获评“江苏大工匠”。
走进“傅祥技能大师工作室”,便能看到他装配的系列新产品和荣获的重要奖项。自成立以来,他带领团队负责了12款型号机载天线装配工艺卡片的制作与爆款图的绘编,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同时,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公司培养高级技师5名、技师6名,曾带领中电熊猫代表队参加中国技能大赛、中国电子职业技能竞赛装配钳工比赛,并包揽前三。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创造,我希望可以带动身边的人发扬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傅祥介绍,汇流环是船载卫星天线上的重要组成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经常会受到供应周期的牵制,严重影响企业科研生产任务。为了打破这一瓶颈,他和小组成员在3个月内经历了十几次失败,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汇流环,满足了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当年就为公司节省本金200多万元,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
以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作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技师的平台和载体,一直肩负着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能工巧匠的重要任务和助力企业高水平发展的使命。
“南京工匠”——长安马自达发动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设备维护工程师李军,也有属于自身个人的劳模创新(技能大师)工作室。
这些年,在人才教育培训方面,李军始终秉持“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最终让人才助力生产”的想法,不断强化培训、研修、道场训练,同时业余时间带领工作室成员参加外部大赛,以赛提技,学以反哺,最终提升公司维修团队的整体水平。
在2020年江宁区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竞赛上,CME维修工李卫峰在李军的培训和指导下,获得大赛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还荣获“江宁区技术能手”称号;2020年长三角二十城电工跨区域闯关邀请赛中,长期接受李军工作室技能培训的李卫峰从66名各市选派的精英选手中杀出重围,获得个人三等奖,他也是南京参赛选手中唯一的获奖选手。此外,由李军作为技术指导兼领队,李卫峰与菲尼克斯两名选手组成的南京市代表队也从本次22支参赛队伍中突围,一举拿下团体二等奖。
李军说,今天的产业工人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他愿意在这条路上一直钻研下去。同时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上做好传帮带,发力推动产业工人科学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工人由工人变成能工巧匠,最大限度释放大家的创新创造动能。
随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我国职业教育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各种产教融合的新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中。今年初,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试行办法,提出计划每年培育200名左右大国工匠。
南京是实体经济大市、产业工人集聚大市,在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2023年底,市总工会与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3所高校共同打造的首批3家南京工匠学院授牌成立,目的是打造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技术创新基地,培育南京经济发展亟需的高技能人才。
南京工匠学院将总院设在南京市职工技术协作中心(南京市产业工人创新发展中心)的同时,充分吸纳职业院校分院、企业实训基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等作为教学点,搭建“工匠学院+分院+教学点”的组织架构,打造“一学院多平台”的培训格局,统筹市域内职业院校的优质师资力量,充分的发挥企业在人才、技术、实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聚合工匠人才、劳动模范等高技能人才队伍,提供教学、实训、科研、保障基地,实现产教研一体化。
与此同时,南京工匠学院还对新入职职工开展岗前培训、对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并在服务企业技术攻关、承办劳动和技能竞赛方面发挥作用,致力于培养一批服务南京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发展培育高技能人才,为实现我市产业强市“头号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3月初,南京工匠学院春季第一课暨“南京工匠走进金科院”活动在金陵科技学院举行。现场,市总工会与首批3家南京工匠学院签署《南京工匠学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的利用优势职业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在思想引领、阵地建设、人才培育、技能认定、师资资源、技能竞赛、科学技术创新等7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南京工匠学院,助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南京的工匠们得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这种素质提升,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匠心之力,也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市总工会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将锚定产业强市建设,培育创新力量,积极地推进南京工匠学院创建工作,携手打造职工技能提升、技术创新、工匠人才培育的新平台。